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5篇】


毕业论文 2023-12-27 12:22:36 毕业论文
[摘要]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www.cnmmxh.com--毕业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篇1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事业的良好持续建设对于满足幼儿教育多样化需求、健全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应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为目标,按照“人民满意为宗旨、优质均衡为主题、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的工作思路,推进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187-0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奠基阶段。但学前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前教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忽视其公益性、普惠性,基础差、底子薄。直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学前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总的来看,近年来学前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办园水平与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幼儿素质架构成效明显。但是也存在着公办幼儿园难进、私立幼儿园收费高、基础设施紧张、幼儿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未来三到五年将会有一个生育高峰期,那么随之而来的会是一个幼儿入园高峰期,如何***幼儿入园难问题,提高幼儿教育办学质量,提前做好规划***难题势在必行。

  一、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背景

  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委(门)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2003年《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意义重大,应该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学前教育从基础教育里分离出来,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1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2年教育、有条件地区普及学前3年教育。《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着眼于解决“入园难”、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十项意见。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学前教育的热潮,学前教育开始进入新时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2010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开元之年。

  (三)《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这两个文件致力于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防止“小学化”倾向。教育部于2011年、2012年先后颁布了这两个文件,规定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四)《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育部颁布的这两个文件,旨在引领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建设较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保障幼儿快乐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发展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并学会与之共处,实现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完善的协调发展。调动幼儿感官和语言发展,使幼儿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效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养成,促进幼儿的情感和性格的培养。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审美观,为幼儿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

  当前学前教育的配备程度与社会需求的匹配不对应,“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尤为凸显。虽然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但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性质,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普及。发展学前教育是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

  (三)缓解“二孩”政策带来的新一轮入园压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全面二孩”政策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国策。这会在未来几年内带来出生人口的大幅度增加,而学前教育将会首先受到冲击和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调整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規划和方案,逐步逐年调整和配置所需教育资源,走出一条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来缓解新一轮的入园压力。

  三、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

  发展学前教育应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为目标,按照“人民满意为宗旨、优质均衡为主题、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一)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实现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

  让农村学前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优先项目,明确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坚持把“全覆盖、保基本”作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最低要求,努力提升农村办园水平和质量。让城市学前教育动态适应城镇化发展步伐,确定“市、区统筹,街道为主”的城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公办保基本,民办供选择”的办园体制。加强对民办园的指导管理,推进课程设置“去小学化”,禁止“填鸭式”的教学,提高保教水平;进行无证民办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工作;防止民办园无序竞争。 

       (二)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比例

  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根本保障。明确各类公办园收费定价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指导价标准,并建立幼儿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每三年或者几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调整一次保教费收费标准。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的比重,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管理效益质量的提升

  机制不活,机构定位不清晰,管理职责很难落实,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应着力***学前教育发展难题,靠机构和模式创新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独立事业法人地位,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在乡镇(街道)政府和区县教育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镇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将镇域各幼儿园统一为一个法人,形成镇域集团办园、统一管理的格局。完善、落实幼儿园对口帮扶制度。建立省一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探索优质公办幼儿园教师到新开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支教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公办教师定期送教下乡,其他园到优质园学习等。采取“优质园+新建园”“优质园+薄弱园”“城市园+农村园”“公办园+民办园”等多种形式,打造具有规模优势、品牌效应的学前教育办园模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将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纳入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编制。在编制总量内,盘活中小学现有编制存量,为每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核定一定编制的教师名额,并逐年增加,在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内力争使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中的公办教师占学前教育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健全公办学前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教师招考制度,将学前教育教师纳入各县市教师统一招考,每年招考数量不低于本辖区年度招考教师总数的10%或15%。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以有成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或者学前教育专科学校为依托,建立幼儿教师培养基地,促进幼儿教师培训常态化、规范化。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教学研讨、专题讲座、观摩学习、学历进修、外出培训等形式实施全员培训计划。

  (五)深入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究实践,实现保教工作科学化

  將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保教质量列为学前教育工作重点,研究以关注教育过程、促进师幼互动为导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促进家园共建、家园共育。学前教育阶段课程克服“小学化”,以游戏精神撬动课程游戏化、本土化、园本化,在游戏、故事中获得知识、经验,让游戏点亮童年。

  (六)加强学前教育监管,促进学前教育有序发展

  教育部门担负主要的监管职能,各级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指导。同时,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多部门共同支持、协作。比如,卫计部门能根据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片区人口状况,科学预测生源发展变化情况,以便为区域内幼儿园布局规划提供更为准确的意见。住建部门应在城中村改造、新建居民小区等方面科学谋划配套幼儿园建设。

  参考文献:

  [1]时丽.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创新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5).

  [2]武琨.我国学前教育服务的政府责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篇2

  【摘要】20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日本政府和社会较为注重学前教育发展,为学前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推动了四次学前教育振兴改革,学前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都保持较为先进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和民众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和希望也在进一步提高,我们应充分学习和吸收日本经验,以不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水平,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能满足不断提高的需求和期望。

  【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我国学前教育启示

  一、引语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和社会得到较快恢复,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的教育体系得到较快發展,尤其是在日本学前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由于二战之后的日本政府和社会一直较为注重教育,政府为各类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推动了日本进行四次学前教育振兴改革,从而推动日本学前教育在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都保持较为先进的地位。由于日本学前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办学特色明显,成为各国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社会和民众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和希望也在进一步发生变化,对于学前教育的期望也在提高,因此,我们应充分学习和吸收日本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以不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水平,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能适应和满足不断提高的需求和期望。

  二、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第一,重视学前教育立法。日本早在1889年就制订了幼儿园规则。1926年,文部省制定《幼儿园令》。二战后,日本陆续颁布了许多和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学校基本法》(1947)、《幼儿园教育大纲》(1956)等。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少子化、信息化等因素影响,文部省先后颁布了《天使计划》(1994)、《幼儿期开始进行心灵教育》(1999),意在提升家庭的教育力和社区的教育力。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第二,二元制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日本学前教育形成了幼儿园和保育所并存的“二元制”。幼儿园主要招收3至6岁儿童,保育所主要负0-6岁儿童的教养。日本幼儿园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国立幼儿园由国家设立,主要设在国立大学或国立大学的教育系里,公立幼儿园由地方行政机关设立,多附设在公立小学里,私立幼儿园由私人和各种法人开办。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受此影响,两者一体化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第三,日本学前教育经费。日本学前教育经费由国家、地方和家长三方投入,其中地方政府拨款比例较大。一般情况下,国立、公立幼儿园所相对费用较低,家长负担金额为8%,私立的相对较高,家长负担金额为35%。日本有近60%的私立幼儿园,为更好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政府对私立幼儿园经常进行补助,补助分为“机构补助”和“幼儿津贴”两部分,“机构补助”主要用于设备及各种事务费用,由国家负担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都道府县负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幼儿津贴”以福利形式发放给儿童家庭,政府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来补助、减免其子女进入私立幼儿园的人园费和保育费。

  第四,学前教育目标及课程设置。2007年6月,日本新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第23条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五项具体目标。与教育目标相对应,日本学前教育课程分为五个领域健康、人际关系、社会、语言和表现。经过不断改革完善,日本学前教育逐渐形成了既体现先进思想又具有本国特色的课程模式,并且较少受国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第五,幼儿教师素质及师幼比要求。日本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在日本要成为幼儿教师必须先在大学或短期大学进行相关学习。1949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教育职员资格法》,其中规定,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三大类课程:一般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职专业课程。修完指定课程,得到规定的学分后,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书。《教育职员资格法》最新的一次修改是在2008年6月,对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最低条件的各项指标进行了重新确定。

  三、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法制建设。我国改革开放前教育立法几乎是空白。直到八十年代末,才陆续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的法律和条例。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投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此相配套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却相对比较滞后。而且,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律。因此,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学前教育方面的法制建设。

  第二,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我国在一些法律中已经明确了学前教育师资的资格待遇等问题,但是就目前的局势来看,部分内容已不满足现实需要。由于幼儿园改制的问题,幼儿教师的现状并不乐观,幼儿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不同地区教师的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关注不够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应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工资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和师资。

  第三,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做好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外部条件。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这与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机会空前增多密切相关。但是,随着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各种各样的政策干预和检查督导日益频繁应当精简督导和评估,避免形式化的表格和会议,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篇3

  摘要:

  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际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1],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3],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4],并也付诸于行动。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5]。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6]。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张林.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微[J].教育评论,2005(4).

  [2]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篇4

  【摘要】

  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奇·福禄贝尔认为:幼儿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开始的时期,对于发展中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每个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不同事件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反应。《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人才的成长固然离不开智力的开发,但是,影响成才的并不完全是智力因素,个性品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将来事业的成就。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个性及幼儿个性、幼儿的良好个性、幼儿园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

  一、绪论

  经过在幼儿园两周的保育实习,对幼儿园大致的教育、保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性认识。

  当今多数的幼儿园,毋庸置疑地成了“寄存”幼儿的场所。幼儿园本应是孩子的乐园,但是引导幼儿个性的发展成了幼教界的奢侈品。集体化教育的快捷便利似乎颇受各个幼儿园的欢迎。面对渐渐被抹杀掉的幼儿个性,我对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进行了研究。

  对本研究,我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及调查访谈的方法。

  二、本论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集体教育为主,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比如: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缺乏过程与目标意识;只关注幼儿表面的兴趣,难以提升幼儿真正的兴趣;只关注幼儿动手的能力,而忽视幼儿思维的参与;处理不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影响幼儿主体的发展。

  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教学被看作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义为“发展儿童的熟悉能力,用系统的基本知识武装他们,按《幼儿园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过程”。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熟悉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由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80年代以来,人们对个别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能力大小、强弱的差异及个性差异,发展为发展速度、认知结构特点的差异。这使人们熟悉到,要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方法,适合每一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进度和特点。这种新的教学观、个别差异观,帮助我们熟悉到了集体教学对幼儿学习主动性发挥的局限性。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学习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之引入幼儿园,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作业教学的引入幼儿园,对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发展他们的熟悉活动、教他们学会遵从成人的指示,从而做好儿童的入学预备,的确起过良好影响,作业教学在历史上的这一进步作用是应予以肯定的。今天我们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全盘否定其存在价值。尤其是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有着比较丰富的集体教学经验,让她们用其他教学形式来完全代替集体教学,是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集体教学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在认清其局限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其优越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保育实习期间,有这样的三个“问题儿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为靠近他们,我才真正感受到现在幼儿园体制的缺陷——用同一把钥匙是打不开所有儿童的心门的。

  乐乐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小伙伴们不喜欢和她玩,老师也放任自由。于是,她乘上手工课的时候自己偷偷躲在顶楼玩娃娃家。对于这样的特殊儿童,作为教师,应该多给予关心,满足她对爱的需求。

  锐锐因为过于成人化的外在引起我的注意。平时显得孤僻,冷漠。老师们给他的评价是“与老师斗智斗勇的坏孩子”。有一次,保育员给小朋友们梳头的时候,木梳掉在地上。经过的幼儿没有一个意识到,只有锐锐经过的时候顺手捡了起来。当时,我就觉得其实他的本质并不坏,偷玩具的行为只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另外,我发现全班小孩都有全家福,唯独锐锐的全家福上只有他和妈妈。所以,小孩子的心理发展缺陷也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可是又有谁真正地去了解过他的成长了呢?

  浩然因为没有良好的午睡的习惯,几乎天天要被老师批评。这天他被罚不准起床,我走过去问他:“你为什么今天又没有睡觉?”他告诉我,他睡不着。我就告诉他,那么从明天开始把眼睛闭起来假装睡。他答应了我。第二天果然见效,他不仅没有被老师批评,而且真的睡着了。由此我感慨,幼儿是需要你用心交流的。并且,集体午睡这样的规定,也是不够人性化的。

  幼儿园一个班级平均有三十个孩子,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可是在平时又有多少幼儿是真正被关心的呢?有多少幼儿的心理是真正被了解过的呢?我所耳闻的是老师声嘶力竭的指令声。“杀鸡儆猴”也成了幼儿园教师普遍采取的措施,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呢?幼儿的天性就这样一点一点葬送在集体化的教育中。我们不是生产的流水线,所缔造的不是统一规格的灵魂。

  因为看了一部叫《小人国》的纪录片,我对“巴学园”这个名词产生兴趣。

  一本名叫《窗边的小豆豆》的书在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次被悄悄地翻译成中文,那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译本,但是有幸读到过它的人都曾被深深地惊喜和感动——居然有那样一座由六节车厢组成的“巴学园”,学生们每天带着“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饭菜当做午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心情自由选择要上的课程,还有跳着校长发明的韵律操,晚上在学校礼堂里露营,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小豆豆啊!多年后,重新被引进出版的“小豆豆”不知不觉地爬到了畅销书榜的前列,并且两年来一直旺销,至今势头不减。这个日本小女孩的成长故事不仅再次紧紧抓住了中国孩子们的眼睛,也俘获着更多的成年人的心。

  中国的孩子很辛苦,世界上都承认,早在我们当孩子的80年代,减负的论调就已经多有谈及了,快三十年过去了,减负的后果还是应了人们当时的一句玩笑话——“减负之后,还是正”,我们的下一代还是没有能轻松快乐地成长起来。所以,看过《窗边的小豆豆》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真想在现实的“巴学园”里学习生活,遇到一位像小林宗作一样的校长。这本讲述黑柳彻子童年真实经历的作品对于今天的教育体制与环境下的孩子来说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他们热切地关注着小豆豆的故事,好奇地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不送我去这样的学校?孩子们也许无法理解,其实学校本身没有什么神奇之处(除了校舍是由六节车厢组成的这一点),创造奇迹的是小林校长和像小豆豆的妈妈一样的父母们。他们抱持着最为真挚和宽容的心,成为孩子们童真的守夜人,在深沉的暗夜之中,为孩子们点亮前行中光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窗边的小豆豆》再次被引进出版正是在召唤一种“儿童本位”教育精神的回归,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自我成长,而非一种在长辈规划下的“被成长”。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做那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塞林格描绘的场景一样:所有的孩子们生来就该在一大片麦地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和玩耍……但是,当他们一不小心,当他们终于要“没办法小心地”临近悬崖边缘、面临某种掉落下去的危险——“我”就愿是麦田里永恒的守望者,一次次地伸出手臂、一次次地拦住他们。

  如果说《窗边的小豆豆》在召唤着一种“儿童本位”的教育精神的回归,那么手头这本刚刚出版的《我亲爱的甜橙树》则是在宣扬着一种“童心回归”的互动理念,当孩子们在麦地中奔跑玩耍,作为家长的你,不要孤独地做个守望者,不妨忘掉自己已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年人,此时让童心得以回归,尽情地参与到他们的奔跑和玩耍中来,让他们真心觉得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是他们的伙伴。就像书中的那棵总是倾听主人公泽泽说话的甜橙树,和那个把泽泽当做朋友一样的葡萄牙人,在他们的心中,泽泽并非是满脑子恶作剧的坏孩子,他内心生长着最难能可贵的善良的种子——因为圣诞节受不了爸爸失业后的悲凉的眼神而去街上擦鞋只为了给爸爸买一包香烟使爸爸高兴起来;班主任长得不美,别的老师有花收,而她没有,泽泽没有钱就从花店偷花送给老师;泽泽还喜欢逃课,常和一个卖艺人一起卖唱,只为每次能够从艺人那里得到一张歌谱,送给爱护他的姐姐……在艰难的生活面前,甜橙树和葡萄牙人成了泽泽生命中守望相助的伙伴,他们没有给予泽泽什么实际的物质的支持,但足以让在泽泽快乐地忘却生活的艰辛,因为他们给予泽泽的是一种可贵的交流、一种倾诉,一份能够忘却孤独的友情,这比优越的生活更让这个孩子感到快乐。所以,我知道了为什么当小说写到甜橙树被砍伐、葡萄牙人死于车祸时,所有读到这里的人会痛哭流涕,他们是为死者而哭,更是为活着的人而哭——为泽泽而哭,他们离开后,还会不会有人这样温柔地对待这个可爱的男孩呢?与他一起聊心事,带着他去兜风,在他生病时,为他送来温暖……这个故事在作者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心中酝酿了整整42年,最后用12天的`时间写成。与黑柳彻子一样,这个故事有着作者童年的印记,这既是献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也是时过境迁后,一封写给每个童年已逝的成年人的书信,它以孩子的视角带着每一个成年人回味着逝去童年的阵痛、忧伤,还有甜蜜,也许你是幸运的,曾有一棵树、有一个人走进你童年的岁月,将这些阵痛得以过滤,忧伤得以抚平,甜蜜得以分享,实现一种真正完美的成长!如果你已为人父、为人母,如果你有幸也读到这个故事,不妨从今天开始,让童心重新回归到你的心里,和孩子一起成!

  无论是小豆豆还是泽泽,无论是巴学园还是甜橙树,两部来自不同地域、风格决然不同的作品,在有意思的讲述中向我们每个正在童年或童年已逝的人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无论何时,在内心的深处,我们都要留下那么一点温柔的空间,让童心得以安然地安放!

  李跃儿创办的巴学园受的是黑柳彻子的影响,提出“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简短的话,却道出一番真理。我们的幼儿园应该去适应儿童,并且是适应每一个儿童。幼儿园应该实行小班制教育,幼儿多则不易被重视。巴学园式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虽然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但是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撒手。教师应该隐形地把握好尺度。每一天,抽出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幼儿交流。面对问题儿童,也要现实出足够的耐心,去了解事情的本质,再去评价幼儿的行为。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游戏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所以,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自发游戏,尊重幼儿的自发探索过程。《纲要》中指出,孩子是通过游戏及其一日活动来学习的,尤其是游戏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同时,很多幼儿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并不是通过集体活动教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并在一次次的个性化创新活动中获得巩固和发展,成为稳定的品质。其实,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可以在一日活动细节中发现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时,教师所要做的是积极的关注和采取适当的态度呵护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行为,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遏制。

  倾听孩子的声音,有时候,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象上述案例中那样能让人直接看出其探索过程。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是不计后果的,甚至能造成破坏性。这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孩子的行为表面直接作出判断,而应该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和思考过程,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引导孩子的思考。《纲要》中指出,教师的角色定位不但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还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但自身要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全过程,善于从细节中正确把握教育契机。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在每一个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细节,学会在过程中思考,从而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

  孩子个性发展是在其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只有在天性的展现中我们才能把握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而孩子的天性更多体现在一个个生活细节和各种自发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幼儿生活过程,关注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除了幼儿园本身需要改革之外,家长的传统思想也应该解放。我想,即便现在创办了许多所巴学园式的幼儿园,硬件软件条件都很充沛,有许多家长还是不愿意选择这种新式的教育方法。有许多家长不能够接受孩子玩沙坑的时候把手和衣服弄脏。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学前教育,我们就有义务把这种巴学园的思想广泛传播,让大众对其了解、接受。坚持以下理念:

  1、以幼儿为本,注重幼儿个性培养。

  2、营造和谐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3、创新活动,拓展个性教育的空间。

  4、发展特长展示个性风采。

  5、开展个性化教育,优化发展幼儿个性。

  6、在民主、和谐、自由的宽松环境里,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结论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幼儿园是一个提供各种各样鞋的场所,而不是一个托管所。提倡巴学园式的个性化教育是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保证。不要让传统的集体化教育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包括幼儿人格品德的发展,也与个性化教育密不可分。孩子的每一个时刻都应该被关注。

  参考文献

  1.《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叶奕乾,孔克勤主编.

  2.《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中国发展出版社,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篇5

  摘要:在新时期,学前教育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探索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导儿童融入互联网知识体系,提高儿童的综合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作为一名学前教育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实践路径,激活和释放儿童的思维,实现学前教育的创新目标。

  关键词:新时期;学前教育;管理;创新;

  随着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教育形势日新月异。在学前教育管理中,许多管理者和教师坚持传统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实现学前教育管理的创新目标。

  一、新形势下学前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快。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儿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缺乏筛选和判断某些信息的能力。这将导致儿童对某些问题的错误认知,并带来自以为是的成熟思想,这实际上增加了儿童自我行为与传统实践之间的差距,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倡导儿童个性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将启发心灵,促进儿童发展作为教育的基础,也使教育管理进入各种改革尝试,越来越多的儿童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偏离原有的发展方向。儿童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以认同的观点和概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儿童会选择认同自己,对教师的教育产生厌恶,这对教育管理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在“新时期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尊重孩子需求,丰富教育手段

  在新时期,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前教育天平上的重要一员。同时,孩子也是独特的个体,在成长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教师要在预期这种可能性的同时,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铺就道路。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在处理不同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在尊重孩子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是师生间的沟通,为了强化教师的认识,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手段的应用,将沟通、奖励、合作、实践项目学习的方式都可以应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基于此,在开展学前教育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人需求和意愿,在不违反幼儿园规定的情况下优化管理策略,实现改革创新目标。

  (二)丰富教育内涵,提升管理质量

  学前教育作为孩子个体成长、成才的起点,重在帮助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在学习中形成基本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行。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丰富教育管理的内涵,落实好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学前教育可以分为几个特定的时期,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内化和创造,这一线性发展就是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换言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地试误,这对于学前教育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介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设计丰富的教育过程,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据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为了更好的梳理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找问题。

  (三)重视教学研究,丰富教育管理内涵

  为了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我们要在意识上提高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其关注的是孩子持续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并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项关乎孩子一生的大业,作为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并进行充分的思考。其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落实。教学活动在提高孩子专注力、教育管理效果上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不可舍近求远,要充分借助活动的方式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立足需求,提高教育管理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培养孩子的“互联网”智能是语言教学的需要,而培养孩子的素质和人格则是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此,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其划入与知识教学等同的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皆有举措,才能够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利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四)丰富模拟教学,优化教育管理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教学情境。应用情境模拟首先在于教育管理目標的选定,对于孩子来说教育管理的目标既可以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是心理健康的培养,还可以是情感的投射与激发,因此,在创设情境之前要明确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让教学落到某几个关键点上,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工作。在进行情境模拟的时候要符合幼儿的认识,在学习中我们常常提到“三不教”原理,幼儿会的不教,幼儿在现年龄段学不会的不教,幼儿通过自身学习可以获取的知识也不教,这就给我们模拟情境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的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并非难以达成的超高标准,那么,在进行教育管理情境模拟时就应该将满足幼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情境模拟法之所以在幼儿教育管理工作中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是因为模拟情景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能够在模拟的时候,将自身带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并能够用这样的知识指导未来的生活。在幼儿成长中我们关注能力、智力、心理等不同方面的发展,但其根本落脚点应是人性和品格,这对于孩子来说既是一种成长的需要,更是成为合格社会人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教师,要化压力为动力,根据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有效调整教育管理结构,丰富自身教学手段,提升教育的创新性水平,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提升综合教育效果。打造现代专业教师队伍,既需要教师自身的能力,更需要孩子、家长的支持,同时社会也要优化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当前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9,1(01):165-166.

  [2]马红梅.学前教育管理刍议[J].读与写,2018,15(26):27.

  [3]尹慧亚.学前教育专业见习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版),2018(09):57-58.

本文来源:http://www.cnmmxh.com/shiyongfanwen/50237.html

相关阅读
  •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范文(精选8篇)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范文(精选8篇)
  • 电大大专毕业论文参考范文汇总五篇 电大大专毕业论文参考范文汇总五篇
  • 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通用4篇) 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通用4篇)
  •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精选六篇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精选六篇
  • 医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锦集15篇) 医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锦集15篇)
  • 计算机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汇总五篇 计算机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汇总五篇
  • 护理毕业论文7000字(锦集8篇) 护理毕业论文7000字(锦集8篇)
  • 护理学毕业论文5000字六篇 护理学毕业论文5000字六篇
为您推荐